637章 谁的地盘(二合一) (第1/2页)
来找徐淮南的不是别人,正是当初北凉王府的第一谋士,李义山。
两人也算是老相识了。
二十年前的洪嘉北奔,李义山插一手的缘故除了要摆元本溪一道,强化北莽以保证北凉的重要性之外,还有一层谋划。
那就是在北莽朝堂插入一颗足够位置足够高的钉子。以后北凉如果真的要征伐北莽时,可以起到关键作用。
这颗钉子就是徐淮南。
当然了,单纯用一颗钉子来形容这位曾经在北莽一人之下的权臣肯定是不太合适的。
事实上,他当时只是跟徐骁有着一个约定。
徐骁会在暗中出力,帮他摆平一些晋升路途上难以除去的阻碍,而他则在徐骁真心需要的时候反水,成为北凉的卧底,助北凉达成吞并北莽的功业。
这一等就是二十多年,
当年意气风发的大好男儿,如今已经成了爷爷辈的人物。
徐淮南虽然已经隐退多时,但他的家族在北莽依旧满门富贵。
这样的他,还会遵守当年的约定吗?
……
……
“久违了,没想到你竟然也会有离开听潮亭的一天。”
徐淮南并没有在自己家里接待李义山,而是带着他去了一处溪水潺潺的绿洲。
虎老余威在,哪怕已经放权了好几年,但作为曾经在北莽帝廷一人之下的北院宰相,北莽对他可是片刻都不敢放松。
家里不知道有多少蛛网眼线潜伏。
还不如到这种天高地阔的地方来,至少对话不会被人偷听了去。
“人都是会变的……就像我也没想到,你会因为跟女帝争执不下而赋闲在家。”
李义山话里有话。
因为这已经不是徐淮南第一隐退了。
徐淮南进入北莽之后,第一笔大功绩是扶持如今的慕容女帝夺位,算是从龙之臣。
这一笔功劳足以让他成为女帝的心腹,但却不足以令北莽朝堂上下敬服。
第二份大功是在离阳初定中原的时候。
当时徐骁携扫灭六国之势进兵北莽,锋芒之盛令得草原上下纷纷胆寒。
就在这时,徐淮南建议刚刚坐上帝位,甚至还不算太稳当的慕容女帝御驾亲征。
当时提出这个建议时,他可是被好多人攻讦,说他包藏祸心,是要趁机谋害女帝。
当然了,最后的结果自然是狠狠地打了那些人的脸。
女帝亲征竟然真的打退了离阳的攻势!
虽然说那一战中真正限制住徐骁的其实是离阳皇帝,但这并不妨碍徐淮南立大功。
因为在那一次亲征后,慕容女帝的权威得到了彻底的巩固,他也坐上了北莽文臣第一的位置。
不过到底还是出身有问题。
作为一个中原人,在北莽讨生活。如果你没本事,会被敌人欺凌、嘲笑;但如果你太有本事,就会迎来他们抱团的排挤。
徐淮南当然也不例外。
不过他有也有自己的办法。
以退为进。
徐淮南在巅峰时期选择卸甲归田,让出了自己的位置。
当然了,他选择的时机非常巧妙。因为在不久之后,北莽就迎来了离阳的一次大规模北征。
到底还是国力有差距,北莽一开始被打得节节败退,惨不忍睹。
不得已,徐淮南被重新请出茅庐。由他制定战略,谋划大局,最终抓住了离阳三线将领之间互相争功的弱点,将其一举击溃。顺便还帮奋战在第一线的拓跋菩萨铸就了军神之名。
完美的王者归来打脸剧情。
从那以后,徐淮南才真真正正,从上到下彻底地征服了北莽。
坐稳了自己一人之下、权势滔天的地位。
本来,这对于他自己,以及北凉方面来说,都应该是最好的结局。
于己,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于北凉,内应能做到徐淮南这个级别的绝无仅有,若非他出身中原,架空皇帝都未尝不可。
可以想象,当他选择反水的时候,会起到多么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
就在五年前,徐淮南竟然又隐退了。
官方说辞是,因为他家里的仆从犯了私通敌国的罪名牵连到他,引咎致仕。
实际上,有没有有私通敌国,北凉方面还不清楚吗?
这根本就是纯纯的污蔑!
真实情况是,徐淮南在治理北莽的时候,对于如何处理女帝出身的慕容皇族,跟女帝本人起了冲突。
皇帝跟臣子意见相左,历来并不是一件非常罕见的事情。
但是闹到非要辞官不可这种地步的,还是少见。
尤其是以徐淮南的立场来说,他实在是没必要在这种事情上跟慕容女帝硬顶啊!
就算女帝一意孤行,最终搅乱了北莽朝局,那又能怎么样呢?
难道他忘了,自己其实只是一个高级间谍了吗?
别说,还真是这样。
面对李义山的阴阳怪气,年已古稀却不见任何年迈疲态的徐淮南轻声道:“既然你敢亲自来这里找我,那我也不妨与你坦诚相见,说几句本打算带进棺材的心底话,当初之所以同意你们的计划,主要是因为是对春秋和离阳都憋了口恶气,先要给他们找找麻烦,本来到也没打算对北莽付出忠诚。
“但是啊,人都会变的。北莽在我来之前,别说王朝了,连国家都很勉强,不过是一群聚居的部落而已。这几十年来,我鞠躬尽瘁,才终于将北莽打造成了如今这样样子,建设出了南朝这片特殊的区域。它有着北莽的粗豪,却又不失中原的细腻精致。两种风格在此地完美交融,看着它,就像是看到了世上最杰出的作品。要亲手毁掉,我实在是于心不忍啊!”
这番话说的情真意切,堪称掏心掏肺,就连李义山都沉默了。
的确,徐淮南自始至终对北莽都没什么忠诚可言,他放不下的只是这片由他亲手建成的土地。这也是他一辈子呕心沥血的结晶。谁又能忍心亲手将之毁掉呢?
这么一想,当初的纳兰右慈,的确是做出了超越常人想象的决定。
不过,徐淮南的态度,李义山早在他隐退赋闲之时便有预料。
虽然不像今天了解得这么清晰,但他既然赶来,自然也是有一些把握的。
“你的心情我能理解。”
李义山先是应和了一句,然后话锋一转,“但我这一次来,并不仅仅只是为了中原和北莽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