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陛下想要重用儒家吗 (第2/2页)
始皇帝看着这个名为“私信”,实为奏疏的书信,眼神有一种掩饰不住的欣赏,尤其是当他提出,让县衙把一部分职司下放到地方慈善堂的时候,眼中更是露出一丝笑意。
“这狗东西,出去一趟,倒是学会迂回了……”
他一边读着,一边琢磨着这件事的可行性。一直到李忱、徐志和卓易三人率先来到,这才不露痕迹地把这封书信,收入自己的袖子。
“参见陛下——”
三人到了之后,先是恭恭敬敬地向着始皇帝躬身行礼,然后便非常自觉地避让到两旁,各自找了自己的位置坐下。
他们这边刚刚坐下不久,左相李斯、内史腾和少府史禄三人便脚步匆匆地联袂而至。
“见过陛下——”
三人躬身行礼。
始皇帝笑着摆了摆手。
“三位爱卿,都是朕的肱骨之臣,无须多礼,且坐下说话吧……”
三人这才神色恭敬地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等一旁的宫女过来,给所有人倒上热情腾腾的茶水,躬身退下,始皇帝这才笑着挥了挥手。
早有侍立在一旁的内侍,躬着身,把四公子高的写给始皇帝的奏疏传递到李斯的手中,李斯只是扫了一眼,便不由眼前一亮,然后,逐字逐句地看完,不动声色地把这封来自四公子的奏疏,传递给一旁的内史腾和少府史禄。
内史腾还好一些,虽然一脸喜色,但还能控制得住自己的情绪,这段时间,一直受拆东墙补西墙,天天为铜矿不足而发愁的史禄,忍不住激动地差点当场蹦起来。
“四公子竟然发现了大量的银矿,而且第一批已经快送回了咸阳!”
史禄两眼放光,两只眼睛都差点变成秦半两。
“陛下,我们或许可以把这些白银,铸造成银币,作为大钱流通,以解决如今铜钱不足的弊病……”
始皇帝闻言,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把目光投向一旁的李斯和内史腾。虽然少府史禄的提议正中他的下怀,但身为帝王,在事情没有最终决定之前,自然不会轻易表态。
“陛下,史少府所言,倒是可行,只是不知道这扶桑岛上的白银储量到底如何,毕竟钱币之事,关乎天下百姓,不可不慎……”
内史腾附和道。
“左相言之有理,再有,若是这用这白银铸造钱币,一枚银币可兑换多少秦半两,也需要仔细斟酌,多则伤民,少则必有不法之徒,从中渔利,影响钱币的流通……”
这三人,主管着大钱的钱粮,乃是大秦当之无愧的顶梁柱。
激动的情绪一下去,考虑的方面自然也就多了起来。
各自站在自己的角度,表述着自己的观点,始皇帝始终面色平静,不置可否,到最后,甚至把目光看向一旁旁听的李忱、徐志和卓易三人。
“你们三人,可有什么要说的……”
“陛下,臣以为,三位大人皆是老成谋国之辈,所思所虑,自然都有其道理,不过微臣以为,此事的关键,不在于白银的多寡,而在于随着岭南,漠北,河西和西域的开拓,我们手中可以掌握的铜矿,已经越来越少,铜钱也已经变得极为短缺,甚至有些地方不得不重新回到以物易物的……”
说到这里,他不由下意识地拿眼偷偷观察了一眼坐在上面的始皇帝,见始皇帝脸色如常,甚至还微微颔首,心中越发有了底气,再次躬身道。
“陛下,白银或有多寡,但多了多用,少了少用,白银价值高于铜币甚多,有了白银的补充,除了能缓和我们用钱的压力之外,还可以方便军饷和俸禄的发放,就算是过往的行商,也可以大大缓解钱财押送的压力……”
李忱此言一出,哪怕是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李斯,都不由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激赞的神色。
李忱说的很对,如今困扰大秦的,不仅仅是铜矿缺乏,货币短缺,还有这些铜币的重量。
别的且不说,单单就说给军中发饷。
动作几十万大军,每个人每年数千钱,所需要的铜钱堆起来,就不亚于一座小山!
每年光押运这些钱粮,都需要极大的人力物力。
一旦用白银取得,光在流通上就可以省却许多的功夫。其中的便利,一目了然。
此时的徐志和卓易,也早已经不是昔日的阿蒙,这些时日,他们在内阁,不仅每天都能见到海量的奏折,还能列席这些大秦最顶尖大臣的决议,见识格局,处理事情的手段,几乎是肉眼可见的进步。
“陛下,人性本恶,钱帛多人心,白银加入流通,其中必然要牵扯到许多人的利益,为了防止有人因私害公,臣以为,有必要在白银正式充当钱币流通之前,先立一法令,以规矩天下之民……”
李斯闻言,微不可查地看了他一眼,旋即便轻轻地收回目光。
卓易起身道。
“陛下,君子之道如风,小人之德如草,草上之风必偃。陛下欲匡正天下,当先正天下之官吏,天下之官正,则天下之民正……”
始皇帝微微点头,赞许道。
“善,然依你之见,我们当如何匡正天下官……”
始皇帝说完,语重心长地点拨了一句。
“此事,你且不必急于回答,明日可专门写一封奏疏上来给我……”
听到始皇帝此言,所有人都不由意味莫名地看了一眼卓然而立的卓易,卓易反倒是没什么反应,他听到始皇帝的吩咐之后,神色庄重地冲着始皇帝再次躬身一礼。
“诺——”
…………
等走出大殿,徐志故意微微落后了几步,等李斯过来,这才快步跟上,低声道。
“左相,陛下今日之言是何用意,莫不是想要重用儒家吗?”(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