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见多识广,不好忽悠 (第2/2页)
“而且,此刻燕国正在建设港口,也正在铺设轨道,建设轨车,等到百姓们去了,就能直接乘坐轨车,前往燕国。”
至于燕国到底怎么改革,能否改革成功,那就是燕太子丹的事儿了。据姜华所知,燕太子丹和自己亲爹的关系可算不上好,说不定到时候还会有父慈子孝的事情发生。
尤其是改革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新贵族和老贵族的矛盾在燕国一定会激发到极致。到那时,就得看燕太子丹和他亲爹,到底谁能赢了。
到那时,要么燕侯暴毙,要么燕太子丹暴毙,总得有一个暴毙的。
燕侯代表着旧贵族,燕太子丹代表着练气士,这么一看的话,兴许到时候盐城也会插手呢。
不过,到底插不插手,还得看形势发展,如今还说不准呢。
“至于理念不同,这倒也正常,至少现在是和平分手。而且,有了这一个支脉之后,未来,太平道的教众们,也算是多出了一个选择,能和平的在两脉之间转换,总好过两脉互相敌视,见面就厮杀强的多。”
孙恩觉得,只要能实现最终的致太平的目标,教义、教规,改了也就改了,先获得权力,等到权力稳固了再去修改教义也不迟。
太平道人觉得,这就是鬼扯!真要是修改教义,然后取得了最高权力,那个时候,还会对自己动刀子吗?那个修改教义,就相当于自己对自己动手,还是截肢这样的大手术,哄鬼呢?鬼都不信!
孙恩觉得,只要能实现致太平这个最终目标,教义、教规反倒成了无足轻重之事。你别管我用什么手段,你别管我到底改了多少教义、教规,我只要实现了最终目标,那就行了。
太平道人则是觉得,连教规教义都改了,致太平的目标又凭什么实现呢?你凭什么保证,当你取得了燕国最高权力之后,还能实现致太平的改革呢?
今天,你为了最高目标修改教规、教义,那明天你是不是能继续喊着口号,修改其他的东西?或者做出一些和太平道教规教义完全相悖的事情?
这其实就是两派的分歧所在,一派认为对方顽固不化,是保守派,不知变通,都是榆木脑袋。另一派认为对方太激进了,未来一定会本末倒置,一定会忘记致太平的初心。
这样的分歧,你就是诸葛亮来了也调和不了,最多就是和稀泥。
分歧太大,不可调和。
“太平道就拜托主君了。”说着,太平道人就朝着姜华郑重的拜了拜。
姜华坐在原地受了这一拜,然后才伸出双手把太平道人扶起来:“先生不必如此大礼,从今往后,就是一家人了。”
“实不相瞒,对于那些完全遵守太平道教义并身体力行的教众,孤也十分欢迎。”
只可惜,能身体力行的实在是太少了。
而且,等到未来太平道的人分别进入各个郡县之中开始传道,荣华富贵入手之后,还能保持初心,继续身体力行的人就更少了。
就像是墨家一样,如今的墨家,确实有很多理想主义者,他们严格按照墨家的规矩、教义来行动。他们即使实力已经很强了,可依然没有高高在上,而是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墨者。
可是更多的墨者,都只是曾经是一名墨者。历经了荣华富贵的考验之后,大多数墨者失去了初心。
这不仅仅是墨家要面对的问题,如今的太平道也会面对这个考验。这是任何一个组织,任何一个势力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做到初心不改!
“未来,只要这些教众遵守盐城律法,那么传道、传教之事,孤不反对。”
说到这里,姜华顿了顿:“不过,先生也要做好准备,如今盐城虽然只有十亿百姓,但这些百姓,大都已经完成了初级学宫的教育,虽然可能实力不足,但收入尚可,小恩小惠收买不了他们,也没法让他们发自内心的去认可某一个教派。”
“或许实力不足,但却大多见多识广。可能某个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是当年他的同班同学里,或许已经有了很多术士甚至是道士。”
“还有可能他自己平平无奇,但是亲戚里面却有不少术士、道士。”
“这是当然,这一点老道也早就做好了准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