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我预判了你的预判 (第1/2页)
如今,整个魏国约有三十万左右的大夫、道士,其中有十万都在军队之中,也就是赫赫有名的魏武卒。剩下二十万,有的在研究机构之中,有的在政务体系里面当官,还有的是贵族们自己养的。
至于术士、士人,约有千万左右,其中三百万都是魏武卒预备役。
这么看的话,魏武卒确实凝聚了整个魏国的心血。甚至可以说,这一支魏武卒以及魏武卒培养体系,就是整个魏国改革了三十多年之后,最直观的产物!
看看魏国改革的怎么样,直接看魏武卒战斗力如何就清楚了。
“如今,咱们没钱了!”
“借的钱也快要到期了,马上就得还。”
“那就出兵,对卫国出兵,要从速,要尽快。”
说到这里,魏斯若有所思的道:“当今天下,形势很复杂,大国和大国之间也不再那么可信,说不定咱们魏国一动,就会被其他国家盯上。”
说到这里,魏斯就看向了楚国和秦国。
这两个国家,过去的时候,就时常和晋国掰腕子,虽然一直失败,但也一直坚持挑衅。
魏斯已经决定了,私下里和韩非子、赵无恤他们好好沟通沟通,必要时三晋还是一家人,必须团结起来。
随着高层的拍板,大军也就在悄然集结。
很快,魏斯和赵无恤韩非子等人就沟通完毕。
于是,魏国韩国接壤之地的一万魏武卒悄悄转移:魏武卒乃是地级道兵,转移速度很快,必要时一日夜间十万里都不在话下,哪怕是常规移动,日行万里也很正常。
同时,魏国赵国接壤之地的一万魏武卒也悄悄转移。
对于这两支军队的移动,外界均不知。
与此同时,韩国和魏国接壤之地的大军也悄悄转移,朝着郑国而去。
赵国和魏国之地的大军,悄悄的朝着中山国而去。这一次,先剿灭中山国,然后再剿灭代国。
同时,魏国都城之中的五万魏武卒,悄悄的离开了四万。
函谷关附近的三万魏武卒,悄悄的离开了两万。
对此,魏斯忍不住询问了庞涓一个问题:“庞兄,万一秦国从函谷关打过来了怎么办?”
对于这个问题,庞涓左右看了看,这里是早已设置好的密室,这里的天机不存在泄露的可能,所以也就能说一些在外界不能说的大实话:“君上,这其实问题不大。”
“如今的函谷关,不仅仅是咱们魏国的函谷关,也是替韩国、赵国守着函谷关。”
“过去的时候,有着函谷关,秦国无论多少大军,都被拦在函谷关之外。”
“但是如今,时代确实不一样了。”
“函谷关地势险要,地下地脉之力非常充足,依仗那里的地脉之力,整个函谷关以及附近区域,都被经营成了铁桶,非常稳固,但这是过去了。”
“那个时候,玄级道兵就是大国的主力。而玄级道兵,是没法绕过函谷关的。玄级道兵,日行万里就是极限,连续数日日行万里,就能把一支玄级道兵累的失去战斗力,必须修整一段时间。所以,那个时候,函谷关依然是天下雄关,守着函谷关,哪怕二十万三十万秦军扣关,大军也能依赖函谷关的地形地势以及地下的地脉,进行防守。”
寻常古典封建时代的雄关,靠的是地势险要。
旁边都是山,你绕过去的话没有路。
这里的路,指的是大军前进的路,后勤运输粮草的车队能经过的道路。
这样的道路,在古时非常罕见。
在正常的古典封建时代,能够供数万大军、至少数万甚至是十万民夫保证后勤的大路是很少的。往往每一条这样的大路上,都有着一座城市或者雄关。
所以,这样的城市、雄关,就可以称之为战略要地。
个人可以绕过去,大军如果绕过去了,那后勤怎么办?
大军主力绕过去了,后勤运粮食的车队经过城市的时候,城内军队出来抢劫你的车队,破坏你的粮食运输速度,前线大军没了粮食,那就纯粹是送人头。
所以,古典时代,一座绕不过去的,一座位于交通枢纽地带的城市,就是真正的兵家必争之地。
而在当今天下,黄级道兵一个个的都是超凡者,爆发的时候一天能靠着两条腿穿上铠甲,拿着兵器,一口气跑上千里,什么样的关卡绕不过去?
但还是一样的问题,黄级道兵可以绕过去,但给黄级道兵输送粮草的普通士兵,能绕过去吗?
绕不过去!
至于抢劫敌人的粮食给自己吃,敌人早就坚壁清野了,上哪儿抢粮食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