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农女……崛起?》 (第1/2页)
等这些人翻看了那些典籍,看的爱不释手的时候,莫珍珍适时提出了赠送。
送当然不可能全送,而是让这些人挑着自己喜欢的拿几本,至于剩下的,可以让人来抄写。
这种说法在这个时期很流行,这些人对莫珍珍当然也是说尽了好话,然后被莫珍珍笑呵呵的送走了。
这就像是个口子,一开始还只是县衙和乡绅的人来派人抄写这些书,莫明政和莫明富回来一次看过后也明白了莫珍珍的意思,因此他们下一次回来的时候,便带了不少同窗回来,再然后来莫珍珍这边抄书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莫珍珍以抄书的人过多唯有让人把这些书搬到了县城内还在动工建设的莫家街内,那里正好盖了一间八宝楼,如今差不多完工了,那些书籍就全都送进了那间八宝楼,找了五六个定居城里的莫家人招待这些前来抄书的书生。
甭管谁来都来者不拒,但是唯一的要求是不能损坏书籍,若是有所损坏,就必须重新誊抄一本新的赔给楼里。
这样的要求并不过分,而且莫珍珍并不禁止有书生抄了楼里的书后拿去贩卖,就算那些书肆的老板都把‘盗版书’卖到她面前了她也不生气,任由这些人誊抄传播。
她做这些也不是为了赚钱,她要的是名气。
因此八宝楼内的书籍不减反增,并且种类也变得多了起来。
一开始只是一些书籍,后来多了字画字帖,再然后甚至夹杂了游记见闻。
基本除了史书之外,这八宝楼里都有了。
这种避讳贩卖史书的行为有点政治嗅觉的都懂,而且史书这种东西平常的书肆也有卖的,都是同一款,朝廷怎么修,这些书肆怎么卖。
这条莫家街陆陆续续有房产竣工,城内的莫家人也慢慢的往里面搬,渐渐的这条街也热闹了起来。
春去秋来过了一年,莫家街这边彻底热闹了起来,这么多文人聚集,像是吃酒喝茶的地方就少不了,一日三餐也是刚需,还有笔墨纸砚这些……
在莫家街这边做生意的都是莫家人,他们做这些书生的生意,全都推着小推车,这个莫珍珍不管,但是有一条莫珍珍做了规定,那便是买的东西不能溢价,也就是不能卖的贵了。
这么一来倒是因为物美价廉形成了薄利多销的购买风气,这些书生也愿意照顾莫家人的生意,渐渐的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莫家街这边除了文人风气盛行带起的一些小摊子外,这条街上的建筑也挺让人津津乐道的。
这条街几乎贯穿了一半的县城,街尾连着南门,原先什么样如今已经没人记得了,现在的这条街是后来莫珍珍出钱收购重建的,盖的都是三层带个小院的房子。
地基还是那么大的低级,但是三层的建筑却让居住空间瞬间变得宽敞了起来。
这大大扩宽了莫家人的居住面积,以及变向增加了小院的利用率,就算在这城内,节俭的人家也能在院子里种菜养鸡增加点收入。
而且这些三层房子都是用青砖盖瓦建造的,结实又阔气,光是这一条街就能看出莫珍珍的财大气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