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林三七要入军籍 (第2/2页)
林三七本身就是干部编制,现在享受的是正科级,对应部队是营级干部,原则上可以挂两杠一星。
沈院长只要了最低级别的一杠一星,就是为了减少数字医院内部的阻力。
毕竟军衔也是有名额限制的,如果一下子给林三七太高,挡了别人的路,肯定有人不乐意。
刘胜利当场就拍板了:“这个问题不大,那林三七同志以后就是我们自己人了,呵呵。”
马卫平也乐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以后我们数字医院的粮食采购可都交给你喽,谢天谢地,我和老刘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林三七一个立正:
“请首长放心,以后数字医院的粮食我肯定尽心尽力,不过领导,想要彻底解决粮食危机,还得靠自己啊,我这儿顶多只能算是应急,你看我们中医院不还在自己开辟农场嘛。”
林三七肯定要给他们打好预防针,到时全军的粮食都来找他,那他要不要过日子了?有三头六臂都忙不过来。
刘胜利看着眼前的中医院农场微微点头:
“的确是这个道理,中药材也是要花钱买的,咱们医院的经费有限,没有钱就没有药材,没有药材咱们拿什么换粮食,看来回去咱也得办农场。”
沈院长得意的下巴一扬:
“是吧,我有先鉴之明吧,你们呀就是死脑筋,肚子饿了不知道想想办法,哼哼哼。”
马卫平蹲下来,捏了一把泥巴笑骂道:
“老沈,你这战略眼光是不错,可你的战术眼光不行啊,你瞧瞧这泥土的质量,就这样的薄田你还指望有多少收获?当心连种子钱都收不回来。”
刘胜利也跟着嘲笑道:
“就是,咱们数字医院要么不建农场,要建肯定找一块肥田,那个收成噢,羡慕死你个小诸葛。对了林三七同志,这人参我给你运来了,你这粮食啥时候给我?”
沈院长心情正不爽,直接拦住了:
“啥时候你们把林三七的工作证和军装送来,啥时候给你们粮食,我就怕某些人呀要过河拆桥!”
刘胜利也不爽了:
“老子是这样的人吗?行,等我一星期,我一定把所有手续都办好。反正这粮食总部机关也要分一部份,他们肯定比我更急着办手续,小张,把所有人参都卸下来。”
“是!”
部队的人工作效率都很高,不到半小时,所有人参都被送入了昌平分院仓库里。
然后离开的时候,刘胜利和马卫平一人杠了一袋棒子面,乐呵呵就回去了,气得沈院长一直追着大卡车骂了半天强盗土匪。
林三七看着眼前满满的几百支人参,乐得真想唱一首:
辞旧迎新过年啦~~张灯结彩过年啦~~~
这400多支人参,拿到2023年去卖又是价值几个亿。
果然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跟数字医院合作等于又开辟了一个财源……
数字医院的人离开后,沈院长却留了下来。
时间已经到了阳春三月,正是春耕开始的时候,中医院农场的全体职工,包括部分家属,全体出动人工耕地,准备播种了。
喜气洋洋、热火朝天的场面并没有出现,哪怕田间的大喇叭上不停在播放着《南泥湾》等励志歌曲都没用。
相反,田野上每个职工都是一脸忧心忡忡,几个人凑一起,时不时就能听到一声声叹息声。
林三七一边跟着沈院长走,一边有些奇怪看着这些同事们,心想粮食问题暂时解决了,咋都一个个不高兴的样子?
“沈伯伯,我才离开几天,咋回来整个气氛都不对了呀,好不容易熬过冬天,这春天了不应该高兴嘛。”
沈院长在前面深一脚浅一脚走着,心情同样不是很美丽:
“有什么可高兴的?”
“哈,我都弄来这么多粮食了,还有100吨粮食后续会跟上,到时别说分院了,就连总院职工在内够吃好几个月了,为啥不高兴?这么多粮食,满首都去打听打听,谁有我们中医院豪横?”
“一百多吨粮食,全院400多职工,几千家属,你觉得能撑多久?”
“粮食不够了,我再帮忙去换呗,有我这个大杀器在,您老人家还愁啥?”
沈院长停下了脚步,看着林三七呵呵一笑,反问道:
“林三七同志,我问一句,如果我们没钱了,也没有人参了,你还能帮忙提供粮食不?”
林三七心想,你想屁吃呢?想白嫖肯定是不可能的,偶尔应急可以通融通融,但怎么可能让自己无偿输血呢?
自己穿越可以做贡献,但这个贡献的前提是要保障自己的利润,而不是让自己破产做贡献。
“这个那个,沈伯伯,粮食也不是我能变出来的,没有交换物资,你让我搞个几百斤粮食没问题,想要几百吨这是不可能的,呵呵。”
沈院长叹了口气:
“这次为了搞粮食,我们中医院出了20万元,你觉得我们中医院有几个20万元?我们几乎是倾家荡产了,除了留下部分应急资金,其他全给买了人参。
现在国家经济困难,老百姓收入减少,连饭都吃不饱了,谁家还有钱上医院瞧病?现在所有医院的病人都在减少,业务额每年在下降。”
林三七懂了,心想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经济差,老百姓收入少;老百姓没钱了就不会消费购物,包括看病;商品卖不出去,导致商业萧条,更一步加剧经济危机。
经济学上讲的,这叫什么来着?通货紧缩?
沈院长看着这几千亩的农场,无奈地说道:
“所以,咱们这个农场很重要,农场有了粮食产出,起码能供应我们中医院全体职工和家属们的口粮,那我们就能在这个困难的年代活下去。
如果纯粹靠医院抽调资金去购买人参换粮食,迟早有一天我们中医院的财政也会垮掉,到时大家真的要一拍两散,各回老家去讨饭了。”